亞心網訊(記者 鄧莉)瑪納斯縣把創建“自治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”作為“十二五”期間的教育重點工作,在項目立項、城市規劃、財政支出、規劃用地預留等方面優先教育發展,通過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“硬掛鉤”,以及“捆綁式”發展等舉措,向農牧區傾斜,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,這是記者日前從瑪納斯縣教育局瞭解到的。
  瑪納斯縣第一小學從2013年啟動了教育“捆綁式”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模式,與兩所農區學校(北五岔鎮學校和廣東地鄉學校)和一所牧區學校(清水河鄉學校)結成了‘捆綁式’發展對子。
   “我們每年都要選派骨幹教師到這三所學校支教,將相對比較成熟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帶到這三所學校。支教教師在支教學校都承擔了教務處主任或教研組長的工作,在教學教研及學校管理方面對支教學校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,同時對於來一小輪崗交流的農牧區學校的教師,指定骨幹教師進行幫扶。在他們輪崗交流的一年,我們給他們壓擔子、給機會,促進他們在教學技能和業務上更快成熟,回去後,對他們學校的教學工作起到推動作用。”瑪納斯縣第一小學副校長範玉梅介紹說。 ? 瑪納斯縣第一小學舉行慶“六·一”配樂詩比賽。亞心網記者 鄧莉 攝 ?
  陳婷是瑪納斯縣北五岔鎮學校的一名語文老師,她已經從事教學工作11年。去年9月,作為一名輪崗交流的教師,到瑪納斯縣第一小學任教。她說,“北五岔鎮學校一個班只有20多名學生,教學工作比較輕鬆。到一小後,一個班有40多名學生,感覺在班級管理和駕馭課堂能力方面比較困難,於是虛心向一小老師學習。通過近一年的輪崗和學習,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,並把一小班級管理的經驗和教學方法帶回北五岔鎮學校,使我們學校的學生享受到新的管理理念和教學方法。”
  瑪納斯縣塔西河鄉學校是一所寄宿制雙語教育小學,距離縣城55公里,在校學生255人,與瑪納斯縣第二小學結“捆綁式”發展對子。該校漢語語文教師陳剛說:“我是2013年8月26日從縣第二小學輪崗交流到塔西河鄉學校的,剛來時,學生的漢語水平都不是太好,這一年來,我主要從字詞、造句方面讓學生多讀多練多寫,從情景入手,提高他們的漢語水平,而且兩所學校也經常進行教研互動,搞遠程視頻教學研討會,今年還舉辦了漢語口語大賽,現在除了一、二年級的學生口語稍微差一些,高年級的學生口語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。” ? 瑪納斯縣塔西河鄉學校的學生正在上漢語語文課。亞心網記者 鄧莉 攝 ?
  “陳老師上課時非常認真,尤其是作文課,以前我不喜歡寫作文,自從上了陳老師的課,學習到了作文寫作的技巧,使我對作文產生了很大興趣。”瑪納斯縣塔西河鄉學校六年級學生阿依舉德孜說。
  據悉,2011年,瑪納斯縣被命名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課題研究試點縣,2012年9月,瑪納斯縣召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啟動大會、創建教育強縣動員會,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,開展督學責任區制度建設試點工作,形成一級抓一級、一級對一級負責、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。
  瑪納斯縣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,列入縣委、縣人民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,把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作為重點,按照資源共享、以強帶弱的原則,將全縣中小學分為5個聯合發展小組,將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“硬掛鉤”,實行“捆綁式”發展。從管理理念、辦學思想、教師交流、制度建設、校園文化等方面實施“捆綁”,倡導學校間協作互補,突出特色發展,實現“教師流動、教研聯動、管理互動、課程走動”常態化,通過在崗培訓、掛職鍛煉、輪崗交流等形式,以及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,不斷提升師資水平,確保城鄉學校的均衡發展。
   ?為建設一支師德高尚、業務精湛、結構合理、數量足夠、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,瑪納斯縣教育系統還實施“三名”工程(名學校、名校長、名教師),設立“三名”工程專項資金,開展“名師送培送課下鄉”活動和“百名”雙語教師培訓工程。瑪納斯縣計划到2015年,培養出200名縣級、500名校級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,並選拔其中100-200名優秀骨幹教師進入昌吉州、自治區重點選培的骨幹教師行列,使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,從而建立一支教學管理拔尖人才和領軍隊伍,築造一個優質的教育平臺,實現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,達到全縣教育均衡目標�
  (原標題:瑪納斯縣採取多種舉措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x68qxjr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